京ICP备2023000331号-26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
为推动市、旗两级公安机关及派出所与公安边境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稳定、多元、高质量的警力互派机制,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聚焦问题导向、实战导向,创新推出“公边互派”新警务模式,实现互派机构之间警务的融合联动、优势互补。互派机制以“优势互补、交流互助、资源共享、平安共建、共赢合作”为原则,开展“三个层面、八个领域”的警力互派,强力助推互派机构基层基础工作水准大幅提升。
“要落地落实“公边互派”机制,围绕业务互派、作风互派、职能互派等内容,做好地方派出所与边境派出所民警相互交流学习工作,通过互派机制切实提升基层所队队伍建设以及实战能力水平。”4月16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辛曙光在呼伦贝尔新右旗阿拉坦额莫勒派出所调研时强调。
深度融合政治建警,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党建带队建,在队伍正规化建设、思政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深度交流,不断提升纪律作风建设、内务管理、队伍管理水准;深度融合实战业务,在信息化条件下不断加强破案攻坚实战能力水平,更好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派出所执法规范化能力水平;深度融合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公安派出所、边境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标准、工作部署、工作成效“一条线”,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深度融合素质能力培训,互派教学、共享培训、将警务实战、政策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实现互派双方综合警务技能的提升。紧贴“抓党建、整作风、强素质、树形象”专项活动主题主线,“公边互派”作为适应公安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创新型警务模式,正在逐步发挥着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件刑事案件研判、分析、抓捕的全流程。”敖日格乐是呼伦贝尔陈旗边境管理大队“边境探组”的组长,通过“公边互派”机制来到陈旗公安局刑警大队进行跟班学习。“更专业,也觉得更有意思。”在新岗位上开展工作10天并全程参与办理一起刑事案件的敖日格乐对互派体验既简单却深刻。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公边互派”机制一个显著特征。“学习和借鉴边境管理大队内务建设的典型做法以及他们优良的纪律作风,能够更好地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形成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4月14日,陈巴尔虎旗公安局业务大队与边境管理大队“公边互派·五联五共”工作正式启动,在对西乌珠尔边境派出所、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的工作经验和亮点工作观摩学习后,那吉森林公安派出所教导员张旭说道。为更好地取得实效,陈巴尔虎旗公安局拓展思路,在原有“公边互派”机制上添加“自选动作”,量身打造“公边互派·五联五共”工作机制,不仅对办案业务、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更把学习培训、实战应用、警营文化等内容也囊括其中,同时在各类警务资源上进行共享,从深度、广度拓展互派内容,实现互派机制价值最大化。
双向发力、共同提升,是“公边互派”机制久久为功的结果导向。公安派出所着重跟班学习边境派出所的内务建设、纪律作风、党风廉政建设;边境派出所着重跟班学习公安派出所的实战应用、社区管理经验、侦查破案技巧,这样的深度融合,将大大提升互派单位的警务综合效能。
新巴尔虎左旗公安局结合辖区地广人稀、道路交通不便、通讯信号覆盖不全等实际情况,积极调动边境派出所警力,边境管理一、二探组常驻刑事侦查大队,集中侦办边境辖区各类刑事案件,刑事侦查大队给予技术支撑以及业务指导。“主要学习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各类刑事案件,对案件的侦破、研判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来自莫达木吉边境检查站副站长道格彦收获颇多。“规范纪律、严肃管理,长期坚守边境地区,他们始终延续着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很值得我们学习。”互派至边境派出所的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邹范磊也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因地制宜”的互派机制不仅有效集中整合了办案资源,也对培育侦查办案专业力量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分期轮换、稳定循环,常态化持续性推进互派机制落地落实,以“点”发力带动“面”的提升,激发互派单位队伍新动能;以“穿针引线”的绝活密织平安建设新格局,引发效能变革、根源变革,是“公边互派”机制推行的最终目的。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这片广袤草原的人民群众,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平安、稳定、祥和,则是呼伦贝尔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永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