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3000331号-26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的应有之义。四川省各地基层法院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的思想精髓,创新“枫桥经验”新实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消弭于萌芽状态。
700多人的用电难题解决了
村民的“心结”解开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腊月二十九晚上还停电,这个年还过不过了!”岳池县西板镇高岩山村6组村民一脸无奈。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在高岩山村已经普及,空调、冰箱、电磁炉、水泵等用电设备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当地陈旧的电力设施带来了“挑战”。
高岩山村的电力设备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造的单线结构,变压器也较为老旧,无法承受高峰期的用电负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广安中院与岳池县法院、西板镇党委政府多次前往高岩山村,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同志、村民代表实地勘察、座谈研讨、献计献策,为解决用电难题多次商议解决方案。
可是,上百万的改造资金从何而来?
经主动对接岳池某某电力有限公司,协调西板镇政府,争取到了农网升级改造项目。
资金的困扰总算破解,但架设电力设施经过村民用地,却遭到了个别村民的不理解。
考虑到村民的顾虑,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促膝沟通,向他们解释了线路规范经过了有关论证,升级改造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愿景将得以实现,村民的“心结”终被解开。
2022年9月,高岩山村农网升级改造项目顺利立项。目前,已升级改造完毕,该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10日,记者从广安中院获悉,改造后的农网惠及岳池县西板镇高岩山村五个组121户700余人,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用电“最后一公里”难题。
“困扰多年的用电难问题终于解决了,感谢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这下我们都能够放心地用电了!”高岩山村村民高兴地说道。
走上“幸福小道”
“分手夫妻”破镜重圆
一对年轻夫妻在法官的陪伴下牵手走在富顺县法院富世法庭的“幸福小道”上,当走到第一年“纸婚”时,两人相拥而泣。
近日,富世法庭法官廖群接待了一对年轻夫妻。妻子许某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提出离婚,丈夫梁某承认自己在婚姻中确实存在一些错误。法官在交谈中了解到,双方结婚8年,至今居住在一起,育有一子一女,儿子8岁,女儿仅10个月。在调解中,许某一直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微笑着叙述其夫梁某在婚姻中的种种不是,反复提及“我不会再相信他”。梁某鲜少发言,只是在许某提到双方已无感情时表示,如果没有感情不会至今每个月都在替许某偿还债务。法官决定进一步了解许某的真实想法和对孩子抚养的规划。
谈到两个孩子的抚养问题,许某答道,她和丈夫一人一个。法官再问,儿子跟谁,女儿跟谁?许某沉默了。面对此时不说话的两人,法官从“心”的角度让许某和梁某重新审视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让他们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走。当法官询问梁某心中还有没有妻子时,他坚定地表示有,并且爱。法官趁热打铁,建议他们走一走庭里的“幸福小道”,两人应允。
“幸福小道”是富顺县法院在办理婚姻家事纠纷案件中引入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修复出现漏洞的婚姻。“你们好好感受一下,从你们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法官轻声地说道。夫妻俩在法官的温情鼓励下,从“幸福小道”的起点开始,并排着、慢慢地走着。当走到第一年“纸婚”时,许某停下脚步,掩面而泣。梁某此时也很动容,立即抱着妻子轻轻地安抚着。从他们的言行中,法官看出了双方并不愿离婚,遂立即问许某:“你是否愿意再给你的丈夫一个机会?”许某点头表示愿意,梁某也同时保证会好好和妻子一起生活。法官“化身”长辈,再三叮嘱他们,婚姻中既有甜也有苦,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尽量看到对方的付出与艰辛,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孩子们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和万事兴,富顺县法院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奔走,坚持德法共治,充分发挥家事审判修复家庭关系、治愈情感的作用,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司法的温情下幸福美满、合家欢颜。
炎炎烈日下测量
田间地头里解纷
近日,合江县法院临港人民法庭立足办好民生实事,践行“枫桥经验”,深入田间地头妥善化解了一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
2020年11月,曹某在白鹿镇柏松村租赁了150多亩土地,用于发展李子、车厘子等种植业。但曹某在租赁土地后,未支付任何租金。今年4月,白鹿镇柏松村村委会起诉到法院,要求曹某支付土地租赁费。5月,该案进行第一次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被告曹某提出租赁的土地并未全部交付使用,未交付的部分应该予以扣除。因双方对租赁土地的面积存在较大争议,且涉及出租土地的农户也较多,承办法官决定对案涉土地进行现场勘验。
于是,承办法官联合白鹿镇农业农村办、国土所、司法所等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村干部共同奔赴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土地关乎着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分一毫都很重要,一定要把案件事实搞清楚!”测量当天,骄阳似火,但炎炎烈日挡不住法官一颗炽热的办案心。法官以租赁合同为依据,对案涉土地进行了细致测量,测量工作从上午九点持续至十二点,干警们汗流浃背,身上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经测量,法官对未实际交付使用的土地进行了扣除,最终双方确认租赁土地面积为120余亩。土地面积已经明晰,法官决定“趁热打铁”,随即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2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于8月底前支付欠付的租赁费,今后的租赁费也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支付。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处于人民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近年来,合江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司法前沿阵地作用,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联动辖区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变“坐堂办案”为“实地查看”,从细微处入手,就地组织调解,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病房调解止纷争
便民司法减诉累
因劳务纠纷,亲戚反目闹上法庭。盐边县法院红格人民法庭灵活调整审判方式,将法庭搬进医院,成功调解了该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赢得当事人好评。
原被告双方系亲戚关系,2019年,原告陈某在云南香格里拉为被告冯某开大车,双方约定保底工资6000元。
2019年6月底,经双方结算后,被告冯某应支付原告陈某工资5100元。经原告多次催要,仅追讨到工资500元,剩余的4600元被告一直未支付,原告遂诉至法院。
开庭当日,被告迟迟未到法庭。承办法官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到被告冯某因眼疾正住院治疗,无法到庭参加诉讼。面对此情形,承办法官向被告冯某释明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审理,冯某表示其身体状况不影响庭审,且私下与原告事先协商,双方均有调解意向。
在征得原告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先组织双方通过电话进行调解,达成初步调解意向后,承办法官及书记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将法庭搬进医院。在病房中,承办法官再次向原被告核实电话调解中的还款期限及金额,最后双方对笔录及协议进行确认,这起劳务合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病房中的调解,迈出去的是脚步,收回来的是人心。近年来,盐边县法院红格人民法庭积极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法官携卷下乡,把法庭搬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搬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伤者、特殊群体送去司法温暖,切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减轻群众诉累
一次执行化解两案
近日,丹巴县法院执行局成功执行完毕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执行到位61万元案款,同时为避免诉累,执行法官在执行一笔债务时,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即将到期的第二笔债务,最终两案合一案,一次执行化解两案。
何某与仁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立案后,法院一直未查找到被执行人仁某的下落。通过网络查控,法院发现其名下拥有一套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不动产,遂依法委托成都市新津区法院进行查封。在启动网络拍卖程序的同时,该案承办法官仍然积极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最终联系上仁某父亲白某,随即通知白某与申请执行人何某一并到院。
经了解,被执行人仁某的3个子女均在新津区就读,平时就居住于被查封的房产内。经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分析利弊,白某表示愿意主动帮仁某偿还债务。
经执行法官主持,双方协商达成白某一次性代仁某给付何某61万元的一致意见:即本案案款40万元,以及何某与仁某未到期的23万借款(何某主动放弃2万元)。在法院执行人员的见证下,何某于当日顺利收到白某代付的案款61万元并出具领条,本案成功执结。
相关报道